白骨顶鸡 |
发布人:胡老师 发布时间:2025-10-21 浏览次数:10 |
白骨顶鸡(学名:Fulica atra)属鹤形目秧鸡科的鸟类。嘴长度适中,高而侧扁。头具额甲,白色,端部钝圆。翅短圆,第1枚初级飞羽较第2枚为短。跗蹠短,短于中趾不连爪,趾均具宽而分离的瓣蹼。体羽全黑或暗灰黑色,多数尾下覆羽有白色,两性相似。 栖息于有水生植物的大面积静水或近海的水域。善游泳,能潜水捕食小鱼和水草,游泳时尾部下垂,头前后摆动,遇有敌害能较长时间潜水。杂食性,但主要以植物为食,其中以水生植物的嫩芽、叶、根、茎为主,也吃昆虫、蠕虫、软体动物等。 广布于欧亚大陆、非洲、印度尼西亚、澳大利亚和新西兰。在中国分布甚广,几乎遍布全国各地,北至黑龙江、内蒙古,东至吉林长白山,西至新疆天山、西藏喜马拉雅山,南至云南、广西、广东、福建、香港、台湾和海南岛。 白骨顶鸡是中型游禽,像小野鸭,常在开阔水面上游泳。全体灰黑色,具白色额甲,趾间具瓣蹼。嘴长度适中,高而侧扁。头具额甲,)白色,端部钝圆。跗跖短,短于中趾不连爪。大多数潜水取食沉水植物,趾均具宽而分离的瓣蹼。体羽全黑或暗灰黑色,多数尾下覆羽有白色,上体有条纹,下体有横纹。两性相似。身体短而侧扁,以利于在浓密的植物丛中穿行。头小,颈短或适中,颈椎14-15节。翅很宽短圆,第1枚初级飞羽较第2枚为短。第2枚初级飞羽最长,第1枚初级飞羽与第5枚或第6枚初级飞羽等长。 尾短,尾羽6-16枚,通常12枚,尾端方形或圆形,常摇摆或翘起尾羽以显示尾下覆羽的信号色。通常腿、趾均细长,有后趾,用来在漂浮的植物上行走,趾两侧延伸成瓣蹼用来游泳。 成鸟:两性相似,头具白色额甲,端部钝圆,雌鸟额甲较小。头和颈纯黑、辉亮,上体余部及两翅石板灰黑色,向体后渐沾褐色。初级飞羽黑褐色,第1枚初级飞羽外翈边缘白色,内侧飞羽羽端 ![]() 白色,形成明显的白色翼斑。下体浅石板灰黑色,胸、腹中央羽色较浅,羽端苍白色;尾下覆羽黑色。 幼鸟:头侧、颏、喉及前颈灰白色,杂有黑色小斑点,头顶黑褐色,杂有白色细纹,上体余部黑色稍沾棕褐色。 虹膜红褐色。嘴端灰色,基部淡肉红色。腿、脚、趾及瓣蹼橄榄绿色,爪黑褐色。 (拍摄于2025.10.21稷下湖) |